破圈的飞盘,到底能飞多远?丨睡前聊一会儿

本文转自:人民网
最近, 飞盘火了 。 打开社交软件, 越来越多人在分享玩飞盘的喜悦;走在城市里, 越来越多运动场地上有了追逐飞盘跑动的身影 。 数字最有说服力:据全国飞盘运动推广委员会调查, 2021年全国参与飞盘运动的玩家约有50万人;某平台发布的《2022十大生活趋势》显示, 过去一年飞盘相关内容的发布量同比增长了6倍 。 今天, 我们就来聊聊这项正在渐渐走红的运动 。
有玩家形容:飞盘融合了橄榄球、足球、篮球的玩法 。 作为新兴运动, 飞盘强度不大, 装备简单, 没有年龄性别限制, 随意找块场地就可以比赛, 参与门槛较低的先天优势让更多人能够加入其中 。 更重要的是, 飞盘运动规则简单, 参与者平等合作即可, 许多人颇为喜爱这项运动的精神气质——“强调合作, 个人英雄感没那么强”“不设犯规惩戒, 默认大家不会故意违反规则” 。 年轻人的同气相求, 让这项运动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 。 新人有新人的玩法, 熟手有熟手的策略, 大家各取所需 。
破圈的飞盘,到底能飞多远?丨睡前聊一会儿
一场比赛, 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在场上奔跑、互动;抛掷的一丢一接之间, 飞盘玩家相互交流、形成默契 。 这项运动不仅具备人们看重的健身效果, 更具有天生的社交属性 。 从团队初建的破冰游戏, 到好友聚会的娱乐之法, 再到单身男女的相亲联谊, 飞盘帮助人们加深了解、扩大交际, 自带话题的特点也为“社恐者”参与集体活动提供了方便 。 尤其在疫情之下, 人们线下交流减少,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酣畅淋漓地玩一场飞盘, 也让很多人找回对社群的归属感 。
流量时代, 谁能掌握年轻人的“流量密码”, 谁就能伫立时尚潮头 。 必须承认, 飞盘走红也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助力 。 时下, 各种社交软件上的笔记、精修图片和短视频, 都成为飞盘的推广渠道 。 尤其是和露营、健身、时尚穿搭等元素捆绑在一起, 也让这一小小圆盘成为时尚潮流、精致生活的符号之一, 在社交平台上绽放出更多样的面貌, 一传十十传百, 为曾经的小众运动“破圈”激发乘数效应, 使之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 。
【破圈的飞盘,到底能飞多远?丨睡前聊一会儿】“出圈”难免与争议相伴 。 一方面, 当飞盘成为流量密码, 难免有人一哄而上蹭热度, “飞盘高端相亲局”“飞盘摆拍秀身材”等现象似乎也偏离了运动本身 。 对此, 我们不妨放平心态 。 毕竟, 运动具有多重功能, 难免有人希望借着飞盘运动的东风来实现社交功能、完成商业变现 。 但就运动本身而言, 兴趣才是最大的流量漏斗 。 随着时间推移、热度减退, 跟风者慢慢退出, 能否让更多爱好者沉淀下来, 决定着这一运动未来的走势与发展 。
另一方面, 有其他运动的爱好者抱怨, 飞盘挤占了他们的运动空间 。 当迅速增长的飞盘运动人群开始和其他运动争夺场地, 这也对城市规划者、治理者提出了新的考题 。 如何提高保障和服务能力, 是规划更多专业场地, 还是与其他运动共用场地, 抑或开放更多城市绿地空间, 必须根据运动的未来前景做出综合审慎的判断 。 同时, 这也需要行业从业者积极探索该运动的运营形式, 用市场方式给出答案 。
时间是最好的老师, 它见证着一项项运动的潮起潮落, 也促成它们不断自我完善革新 。 现代足球在诞生之初也曾因为混乱无序被禁止, 直到19世纪规则逐渐完善后才迅速流行开来 。 飞盘运动从萌芽到成熟, 也需要长期的努力 。 可喜的是, 从世界飞盘联合会(WFDF)正式被国际奥委会承认、飞盘有望成为奥运项目, 到极限飞盘作为新兴体育项目被列入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、开始走进中国中小学校课堂, 飞盘运动正在加速走向规范化 。 面对成长中的飞盘, 我们不妨给它更多时间、更多宽容, 期待这块不大的圆盘在圈外能飞得更高更远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