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栖贤新修僧堂记文言文翻译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相关知识

【庐山栖贤新修僧堂记文言文翻译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相关知识】

庐山栖贤新修僧堂记文言文翻译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相关知识

文章插图
1、《庐山栖贤新修僧堂记》白话译文:
元丰三年,我因获罪被贬官到高安,夏季六月经过庐山 。我知道那里风景十分有名,却不敢久留 。逗留两天,从山的南麓进入栖贤谷 。谷中有很多巨石,高高耸立,互相倚靠 。溪水在石间奔流,那声音如同雷霆,又像千百辆车同时行进,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惊惧,即使是长江三峡也超不过它 。所以那桥就叫三峡桥 。过了桥向东,沿着山路溪流走,那水平得像一幅白色的丝绢 。一旦遇到横挡着的巨石,汇聚成的旋涡像大车轮,旋转激荡,显示出水的无穷的变化 。有一个院落建在那溪流的上游,右边靠着壁立的山石,左边下临溪水 。那壁立的山石脚下,有一座僧人诵经的房子建在那里 。奇峰怪石,好像飞舞在它的屋顶之上,杉树松树竹子横生倒长,各种野草互相纠缠 。每逢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,在堂内的人都怀疑那些山石草木会要压下来 。询问那些熟悉庐山的人,他们说,虽然庐山名胜很多,这栖贤大概是数一数二的 。
第二年,栖贤寺的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见我,说:“我们这座僧堂从修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,瓦也碎了,木也朽了,无法招待各地客人了 。惠迁能够用他辛勤劳作把它修整一新,完整雄壮,深邃严密,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。愿求您写篇文章把这事记下来 。”我闻听有人说过,求道的人不是为了追求饮食衣服居住处所的优越,然而让他们饮食充足,衣服完整,住处安全,使他们求道时无外界干扰,那么他们修道也容易 。这就是古代通达事理的人一定要依据山林建造房屋,储存蔬菜米粮,用来接待各地的游客的原因,也是二位和尚不懈努力的原因 。读书人生活尘世里,纷乱的变故每天在面前遇到,而内心里没有一天忘记道 。何况在深山的崖边,荒野的河边,有屋可住,有饭可以吃饱,是非荣辱见不到也不去想,却怎能把道忘却而不懂了呢?孔子说:“早晨听到道晚上就死也行了 。”现在在世俗学问上努力追求不止,却不明根本道理,即使勤恳辛劳直到老死,我知道他也是一无所获死的 。如果有一天听懂了根本大道,即使立刻死掉也没有其他事可惦记的了 。所以,我借着智迁、惠迁两位和尚叫我写文章的机会,把这个意思告诉来这里的人,怎能没有人了解呢?
元丰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。
2、《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篇游记 。文章记叙苏辙游览庐山栖贤寺僧堂的过程,最后以议论作结,表达了作者对求道的看法 。全文语言淡泊雅致,朴素自然,简洁畅达,然而生动形象,富于文学色彩,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。

    推荐阅读